“鸡鸣过后天就亮了,人们就要洗脸漱口了”
当时采用的是淡盐水漱口,已达到清洁口腔、保持卫生的方法。而后的历朝历代也延续了此法,并演变了如茶水、酒来替代漱口的方法。但其实效果大同小异,主要还是采用漱口清洁卫生。
二、
揩齿
在没有牙刷之前,古人除了漱口还有其他的方法,比如
“
揩齿
”
,意为用手指、布料等擦拭牙齿。在唐代考古中,曾经发掘的文物记载有“
揩齿布
”一词,多为皇室高层用于清洁牙齿的布料。而布料对于平民百姓来说还是奢侈之物,根本不舍得用来擦拭牙齿,因此多采用漱口加手指擦拭。
三、咀嚼
唐代
王焘撰写的
医书
《外台秘要》
记载:“
每朝杨柳枝咬头软,点取药揩齿,香而光洁。
也说明了古人会因地制宜,选择一些杨柳枝、桃树枝等植物根茎通过咀嚼变软成胶状,进而用来清理口腔。这一点就有些类似于今天的口香糖的作用了去除异味、保持口腔卫生。
总而言之,在没有牙刷之前古人有自己的独特方式来保障自己的口腔卫生,甚至一些做法沿用至今还受益匪浅。那么,牙刷又是怎么发明的呢?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位明朝历史上有名的皇帝——“明孝宗朱佑樘”(
chēng
)
朱祐樘的生母纪氏是广西一土司的女儿,由于其族人叛乱被俘入宫,在偶然的机会被宪宗(朱佑樘的父亲)临幸,当时的宪宗一心宠爱万贵妃,而她迟迟无子嗣,担心纪氏诞下皇子就命大太监张敏去秘密堕胎。由于纪氏人缘不错,宫内的宫女和太监们也都秘密地帮助她生下了皇子,并偷偷藏在宫中喂养长大,一直隐瞒着万贵妃。因此同年时期的朱佑樘相当于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再一次偶然机会,宪宗知道了自己有了这么唯一的儿子,高兴之余就册立为皇太子。朱佑樘继位以后,
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女色,勤于政事,算得上历史上有名的“好皇帝”,被后世称为贤明之君。但由于其不幸的童年,导致体弱多病,只当了18年的皇帝,在36岁的时候就英年早逝了。
那么,他又是因为什么发明了“牙刷”呢?
大概是有那么一天,他在批阅奏折的时候突然牙疼,就命太医前来看一看。太医看完以后就说是因为饭后漱口不够彻底,导致残渣遗留在牙缝,时间久了就导致了蛀牙,所以就会牙疼。这就让朱佑樘想到了如何能漱口的同时还能彻底地清洁好牙缝的残渣。最终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用猪毛做牙刷的毛,再把一段兽骨磨成一个筷子形状,在一端挖取几排空洞,用猪毛塞满,最后修剪整齐。几天后,匠人们做好就拿来试验,蘸上盐粉以后刷牙果然效果很好。因此,牙刷就这样发明出来了。这也是历史上公认的第一把牙刷。
伦敦罗宾逊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发明大全》一书中,也把牙刷的发明权归到朱祐樘的名下。
18世纪末,英国的威廉·阿迪斯制造的牙刷是欧洲公认的第一把批量生产的牙刷。1954年,瑞士人又发明了第一把电动牙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