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直被教导要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日晒——这真的正确吗?
问: 我听说关于日晒有两种矛盾说法——有人建议完全避免,也有人认为对健康有益。到底该相信哪个?
数十年来,许多医生都主张日晒越少越好。紫外线会加速皮肤老化并引发皮肤癌,人们也可以通过饮食或补充剂获取维生素D。
但近年来,一些科学家对这种观点提出质疑。研究显示适度日晒在特定情境下可能具有某些健康益处,而维生素D补充剂可能并非完美替代方案。
华盛顿特区的内科医生Lucy McBride博士指出:"那种'出门必须涂抹SPF50'的做法将日晒视为绝对有害",但她补充说:"在充分评估风险因素的前提下进行适度、有意识的日晒,或许能带来我们尚未完全认知的健康益处。"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健康中心的内科医生Elizabeth Ko博士(曾撰写过关于日晒健康效应的文章)承认:"毋庸置疑,阳光直射确实会损伤皮肤,导致过早衰老和皮肤癌。但研究也发现日晒与健康之间存在若干潜在关联。"
研究显示适度日晒可能通过以下机制带来健康影响:
维生素D合成:皮肤在阳光照射下能生成维生素D,这种脂溶性维生素对骨骼健康、免疫调节和心血管功能都至关重要。部分研究发现血液中的维生素D水平与较低的某些慢性病风险相关。
改善情绪:阳光刺激血清素分泌,这种神经递质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季节性情绪障碍(SAD)患者常在秋冬光照减少时出现症状,印证了光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调节生物钟:自然光帮助维持昼夜节律,对睡眠质量和代谢调节有重要影响。研究发现规律的光照暴露能改善睡眠障碍患者的症状。
免疫系统调节: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日照充足的地区发病率较低。实验室研究提示适度日晒可能通过影响T细胞功能来调节免疫反应。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潜在益处都建立在"适度"前提下。美国皮肤病学会建议采用综合防护策略:在紫外线指数超过3时使用SPF15以上防晒霜、穿戴防护衣物、避免正午时段外出。对于维生素D缺乏人群,建议通过饮食(如深海鱼类、蛋黄)和医生指导下的补充剂来维持血清水平。
专家特别指出,深肤色人群因皮肤黑色素天然防护较强,可适当延长安全日晒时间。而浅肤色、有皮肤癌家族史的人群则需要更严格防护。建议每个人根据皮肤类型、居住纬度和季节变化制定个性化日晒方案。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