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多音字,读biàn或pián
《说文解字》解释说:“便,安也。人有不便,更之。从人、更。” (意为:“便”是安适的意思。人有不安适的时候就改变不舒服的状态。字形采用“人、更”会义。)
“便”的金文字形是左边是“亻(人)”,右边上面是“丙”(打更用的木梆子),下面是“攴”字。 下面是 “攴” (pū手持械具作击打状) 。小篆字形变化不大。隶书误将右半部分写成“更”字延续至今。
也有人解读为人(身体)+更(替换),表示人的生理代谢,也就是大小便的意思,姑且一说。
成语“大腹便便”(pián)出自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边韶传》:“韶口辩,曾昼日假卧,弟子私嘲之曰:‘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
其实这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东汉桓帝时,陈留郡有个叫边韶教书先生,有文才、有口才,但体型很胖,肚子也大,还有个爱打磕睡毛病。
边韶教授了几百名学生。一天,他又打磕睡。学生就编了顺口溜嘲笑他:“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意思是:边孝先是个大肚皮,懒得读书。只想睡觉。
谁知边韶醒来后,得知这个顺口溜后马上编了几句顺口溜作答:“边为姓,孝为字。腹便便,王经笥。便欲眠,思经事。寐与周公通梦,静与孔子同意:师而可嘲,出何典记?”
它的意思是:边是我的姓,孝是我的字,大肚皮,是装着五经的竹箱子。只想睡觉,去思考五经的事。睡梦中可以会见周公旦,安静时可以与孔子有相同的心意。老师可以嘲笑,这规矩出自哪家经典?
“大腹便便”指肚子又大又肥。形容人长得非常肥胖。多指腹内空虚而言。现也多用形容不劳而获的人或形容官僚等。含有贬义。
便便:形容肥胖的样子。
成语辨析“大腹便便”和“脑满肠肥”都用于形容肥胖的剥削者。不同在于 “大腹便便”形容肚腹十分突出的样子,多用于强调肚子肥大。“脑满肠肥”形容体肥腹大,而又肥头大耳。多用于强调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样子。